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解读之三
深度关注 | 干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定信心、干字当头,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前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在哪里,如何发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哪些要求?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
九项重点任务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明确了着力点
记者: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哪里,各项部署有何看点?
董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明确了着力点。包括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先,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重点任务,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会议在判断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时,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国内需求不足”。把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重点任务的第一条,也体现了我们做好经济工作中鲜明的问题导向。
其次,明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改革举措作出系统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
第三,有一些新表述值得关注。比如在第七条重点任务“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中,“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表述就值得关注。从宏观层面看,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从中观层面看,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增强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会培育一些新的经济增长极;从微观层面看,区域治理将更加精细化,会更加强调按照主体功能谋划发展。
刘志彪: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年是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提高赤字率就是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弥补市场不足,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的情况下,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大动能。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
记者:会议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首位,有何考量?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董煜: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不振意味着经济增长乏力,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到首位来部署。
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经对扩大消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而明年还要进一步加力扩围。加力就是可能要扩大相关的补贴力度,扩围就是要扩大补贴的范围和品种。这对于有消费需求的千家万户来说,都是非常实质性的政策。
会议提出的“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值得关注。“多元化”既包括不同领域,如会议强调的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是新的消费增长点所在;也包括不同对象人群,重点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努力为工薪阶层创造消费场景,也要为其他各类收入群体提供多层级的消费场景。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需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会议提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这样的政策既能够得到老百姓的呼应和拥护,也能够增强经济循环内生动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志彪: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目前来看,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首要困难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明年重点任务的首位,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包括“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对这个系统问题,要从推动就业、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教育、人才、科技、区域等政策之间实现协调联动做起,实现劳动、经营、财产以及转移支付等方面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会议多次提到增加居民收入相关内容,包括“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以工作实绩和发展实效,确保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记者: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董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这要求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会议着重指出了技术的重要性,并从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等方面作出部署,这意味着相关具体举措会相继落地。
从新质生产力的整体布局看,要绘制好产业图谱,有针对性加强对短板弱项的支持引导。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形成梯队式发展格局,并将之作为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未来产业应进一步梳理技术和产业发展路线,部分产业在“十五五”末要形成一定规模,并培育出一批新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可突出示范引领,形成若干可推广的改造升级范式。
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是有明确指向性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更好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在产业布局上减少重复建设,在招商引资上避免不合理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要注重维护好产业生态,让供应链上更多企业齐头并进、发展共赢。
刘志彪:纵观历史,每一次生产力飞跃,无不由科技革命引领,无不由颠覆性创新催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这个时代变革、技术变革的机遇之下,唯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会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所在。为此,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新技术、新企业、新产品提供公平的市场机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记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哪些要求?
董煜: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重在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会议各项决策部署。会议既强调“正向激励”,又强调“松绑减负”,就是希望通过内生机制解决党员干部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会议提出“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避免“只看台账,不看实绩”,避免简单“套娃”式落实任务,以工作实绩和发展实效确保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刘志彪: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着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