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波音737的旅程缓缓落幕,全新C919的驾驶舱正在向我招手,一个肩负国产大飞机荣耀与梦想的开端已然到来……”2024年5月,告别飞行了11年的波音737机型,机长王强加入了国航C919机队。面对“安全飞行10000+小时”的纪录,面对2024年度“中航集团劳动模范”的荣誉,他说:“安全永无止境。我将心怀敬畏,始终对精进飞行保持‘饥饿感’,以‘首飞’心态认真对待每次任务,像读取气象雷达那样,时刻警惕‘0.1%的异常回波’。”
C919高出勤率的“飞行达人”
自从公司签署了C919飞机的购买协议,王强就密切关注着与C919有关的一切动态,“那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产大飞机,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驾驶它翱翔云端。”所以,当收到改装通知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特别幸运,由衷地感激组织给予的信任和机会。
后面的一切像是按下了加速键:2024年5月21日飞行总队七大队成立,5月27日,王强便作为首批10名飞行员之一前往上海商飞参加C919改装。走进商飞机库,“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标语深深震撼并鼓舞着他,他感到新的使命在召唤。王强全身心地投入到改装训练中,像海绵一样快速吸收着关于C919的一切知识。
回忆当时学习的场景,他笑称那是一种幸福的“卷”——“我们出了教室就直奔模拟机,一路小跑抢位置,一场一场地观摩,不停地围着商飞教员提问,谁也不下课。”让他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晚上回到宿舍大家还在暗中较劲儿,“商飞线上学习平台是有人数限制的,好几次半夜时分,我会因为平台学习人数过多被‘踢’下来。”就这样,大家你追我赶,理论考试都拿到了95分以上的高分。
从2024年9月11日国航C919首航杭州起,王强就开启了一天2段或4段的忙碌飞行模式,“一般是飞4休2”。短短半年,王强C919的飞行小时数已超过400小时,在七大队名列前茅,大、中队干部都调侃他是“名副其实的劳模”。
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他每天都在飞,他说“能驾驶国产大飞机送中国人回家过团圆年,那种感觉真是自豪和亲切”,每当驾驶舱准备完毕,透过舷窗看到脸上洋溢着兴奋、期待的旅客们有序登机,他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更强了。每一班他都会比规定时间更早到达准备区开始准备,他说机队里其他同事不约而同地都是这种状态,“C919机型的客座率很高,旅客对国产飞机的热情度很高。我们希望能飞好每个航班,让大家快乐而来、满意而归。”
心中永怀“匠人精神”
王强的飞行经历“简约”却不“简单”。2013年入职国航后,他便进入总队三大队飞行,从新学员到副驾驶、机长,再到波音737机型型别教员,背后付出了非凡的艰辛。别人翻一遍手册,他会翻两遍、三遍,他常说,“飞行是个常学常新、常做常新的工作。十几年飞下来,我总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还有太多的东西要研究、要琢磨。”
“随时做总结”是王强一直坚持的职业习惯,也让他受益最多。从开飞到现在,他的航线总结有几百篇——有不同机场及航线的运行模式、空管指挥、程序设计、地理环境等特点,有针对不同地形环境、多种飞机构型、气象条件总结的操纵特点及注意事项,还有非正常情况现象及处置流程等。每次他都会趁“热乎”赶紧把新情况、新经验、新思考、新疑问统统记录下来。他说:“这些总结既是我的‘定心丸’,又是我的‘警报器’。我会常拿出来重温,也会提醒自己每次情况都不一样,要精进技术、提升能力,随时接受新挑战。”正是得益于平日的细心和勤奋、总结和积累,王强才能做到处变不惊、稳扎稳打,为航班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队传帮带的“热心肠”
七大队刚成立的时候有很多事务性工作,王强总是跑前跑后,是队里的常驻人员。国航首架C919飞机入列当天,他承接了通过央视等多家媒体在机坪上为全国观众直播讲解的“艰巨”任务。他提前做了大量功课,近1个小时的直播行云流水、如数家珍,展示出了国航C919飞行员的专业风采。他还主动做了很多其他工作:节假日期间申请加班,细心梳理总结实际航班运行经验和风险隐患,认真开展带飞工作,积极参与大队的整章建制。他说:“我坚信‘三坚持四严一保证’优良传统在七大队会有新的传承和发展。”一中队党支部书记张峥说:“我们倡导的‘守规矩、爱学习’的优良作风在王强教员身上有着具体而生动的诠释。”
匠者,精湛极致也。王强很喜欢C919飞机的驾驶感,更喜欢和同事们一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合力攻坚、共同进步的工作状态。他说:“驾驶国产大飞机为我打开了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中国‘智’造奔腾向前的底气,我将继续在追求‘更好’的路上不断前行。”
(文、图:黄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