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现在是安全法制社会,但还是避免不了有意外发生,人贩子的存在就像藏在暗处的“毒瘤”,时刻威胁着孩子的安全。
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遇到意外,毕竟谁也不想承受亲子分离的残忍场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时自救。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教科书版的自救视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
视频中的男孩只有四五岁,他被“坏人”抱走的时候,并没有喊“我不认识他”,而是用其他的方法获救。
确实,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大声喊“我不认识他”就能引起路人的注意,并且及时获救。可实际上,这种做法却恰好相反。
孩子一句“我不认识他”,可能会被人贩子言语狡辩:我家孩子闹脾气呢?每次在外面批评他,都会说“不认识”。
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得到外人的注意,相反还会被贴上“不听话”或“不懂事”的标签,让人贩子逃过一劫。
“我不认识他”,为何难以奏效呢?
很多父母不理解,明明孩子都说了“我不认识他”,为何还是无法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呢?
这一切,还得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开始说起。生活中,争吵、拉扯的场景时有发生,大家都习惯了。
当孩子大喊“我不认识他”,再加上人贩子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来混淆视听,路人很可能将这视为普通的家庭纠纷,或者是朋友之间的玩笑,不会当真。
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面对这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很多人就不自觉地选择观望。
所以说,单纯的一句“我不认识他”,很难让路人迅速判断出真实情况,进而使孩子错失被救助的良机。
学会这些方法,路人秒懂
第一种:明确喊出“人贩子”
把“我不认识他”换成“人贩子”,周围人光是听到孩子喊出这三个字,内心的正义感就爆棚,恨不得立马冲上去。
不得不说,“人贩子”这三个字的冲击力实在太强,这是大家最痛恨的事情,肯定能瞬间引起路人的警觉,让路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这个求救信号教给孩子,让他们遇到突发情况时,果断喊出这三个字,更容易获救。
第二种:破坏周围财物
如果周围有可以利用的物品,请告诉孩子:可以通过破坏财物,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推倒货架上的商品、摔坏店铺里的花瓶,这些异常的行为,会打破周围环境的正常秩序,瞬间就吸引大量路人的目光。很多时候,人贩子为了避免引起更多的混乱,很可能会放下孩子立马逃跑。
路人看到孩子的这种异常举动,再结合现场紧张的氛围,也更容易判断出孩子可能遭遇了危险。
第三种:抱住固定物体或路人
如果周围恰好有固定的物体,或者是路人经过,请告诉孩子:用力的抱住周围一切可以抱住的人或物品。
街边的电线杆、大树,只要孩子紧紧抱着不松树,相信人贩子也不会拿他们怎么办,毕竟这些固定物体也带不走。
当然,抱住路人的腿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就算人贩子想要强行带走孩子,被抱住的路人,也很难对孩子的求救视若无睹。
日常的安全教育,也要提上日程
虽说这些小方法,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获救,但潜在的危险却没有消除。
因此,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做到位。
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话,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玩具或其他物品。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自称是父母的朋友或熟人,但自己并不认识或不确定,千万不要轻信,应尽快找到父母或老师确认。
1、警惕陌生人的“热情”
要让孩子知道:大人,通常不会向小孩求助。
提醒孩子注意:有些人贩子会伪装成好人,用甜言蜜语或物质诱惑来接近孩子。
2、学会拒绝
对于陌生人提出的帮忙带路、寻找宠物等请求,要坚决拒绝。
告诉孩子:自己的身体属于自己,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触摸或侵犯。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勇敢地说“不”,并迅速离开或寻求帮助。
写在最后:安全没小事,认真负责的父母,一定要从小告诉孩子各种防拐骗信息,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发布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