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医在线
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吴佳波 沈媛
编辑 张静 内容总监 俞茜茜 金晶
监制 徐芳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很多宝宝出生后都会和新生儿黄疸“相遇”。有些人可能会说,“黄疸不用管,过几天就自己消退了”,这是真的吗?
黄疸数值“狂飙”
情况越来越差
小海在出生第1天就出现了黄疸症状,由面部逐渐蔓延至全身。出生的第3天、4天及6天,在当地医院测经皮测胆红素16mg/dl、18mg/dl及26mg/dl,虽然当地医生多次建议住院治疗,但父母心存侥幸,没有接受治疗建议。
直到反应、吃奶情况明显变差了,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带着孩子来到浙大二院临平院区儿科看看,经皮测胆红素值仍然高达26.0mg/dl!
“这是一个危重新生儿!极有可能已经处于胆红素脑病的警告期,应该马上住院治疗!”儿科接诊医生一边告知病情,一边讲解黄疸的危害,小海父母终于同意住院治疗。
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当胆红素超过正常上限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在新生儿大脑基底神经节和黑质等区域异常沉积引起胆红素脑病,引起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甚至脑瘫的可能。所以需密切观察宝宝黄疸消退情况,定期监测黄疸值,若超过干预值未及时有效救治可导致脑损伤,并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危急!换血治疗解除危机
住院后检查发现,小海血清胆红素水平高达559.00umol/L(32.6mg/dl),远超正常值。
为了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儿科主任毛月燕带领新生儿团队立即给予换血治疗,并同时进行蓝光照射及白蛋白输注促进胆红素代谢。
换血后复查胆红素降至317.9umol/L(18.5mg/dl),之后继续蓝光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终于在住院5天,顺利治愈出院,并且双耳听力及头颅磁共振均正常。
但由于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出院后仍然需要门诊长期随访。
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其生理特点决定了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
新生儿的红细胞相对于成年人数目多且寿命短,导致胆红素生成更多。
新生儿肝脏内摄取、转化以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早产儿尤为突出。
新生儿肝肠循环相对更活跃,增加了胆红素的吸收,使胆红素排泄不充分。
如果宝宝除生理原因外,还存在其他问题,比如感染、溶血、肝功能疾病等,这会导致宝宝体内胆红素进一步升高。
毛月燕主任提醒以下情况,若达到光疗标准,应住院进行光疗:
1、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超过小时胆红素风险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或每小时>0.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病理性黄疸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感染、窒息、低蛋白、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需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新生儿黄疸如何观察与护理?
1、每天在自然光线下查看宝宝皮肤和眼球的黄染变化,黄的范围有没有增大,白眼珠有没有明显发黄。
2、每天与宝宝互动,观察宝宝精神反应状况,如果宝宝难以醒来得比往常多、吸吮无力/喂养困难、激惹/难以安抚、哭声尖锐、保持身体弯曲或颈部后倾,或者本来挺白突然黄起来,则需带宝宝立即就医。
3、要确保宝宝饮入足够的奶量,充分喂养,增加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