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荷风裹满身香——2025北大博雅会计论坛圆满举行

“一棹湖心天不暑,万荷风裹满身香。”近日,盛夏的未名荷风送爽,2025北大博雅会计论坛再度启幕,一场聚焦会计学术前沿与未来发展的思想盛宴如期绽放。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办,特邀40位曾在北大求学的会计学领域杰出学者与业界校友回到燕园,与30余位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会计学博士生齐聚一堂,围绕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融合、会计教育的创新路径等关键问题展开交流探讨。

开幕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代表学院致辞。他指出,今年恰逢光华管理学院四十周年院庆,而本届北大博雅会计论坛作为院庆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意义非凡。当前,学院各核心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均稳步攀升,其中会计学与金融学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4位。光华的学者们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每年发表或被接收的英文论文多达40余篇。多年来,光华始终坚守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初心,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梳理领域内的关键议题,积极推动跨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融合,用中国实践回应世界关切。同时,学院扎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实践,将学术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服务政策制定的力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光华思想力”智库平台更是以开放的姿态和灵活的形式,为一系列前沿、重要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强调了会计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期待本次论坛能进一步激发与会者的创新思维,为推动我国会计学科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教授麻志明主持。他简要回顾了北大博雅会计论坛系列活动的举办历程与发展成果,从最初的小规模学术研讨,到如今成为汇聚海内外会计学界力量的品牌平台,论坛见证了北大会计学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中的成绩与进步,并始终致力于汇聚学界智慧、推动会计领域的前沿探索与交流合作。本届论坛精心筛选出7篇高质量论文进行交流研讨,内容覆盖AI与信息披露、审计实践创新、公司治理优化、组织革新及政策效应等多个研究范畴,既有对前沿技术应用的探索,也有对本土实践问题的剖析,他期待在为期一天半的议程中,大家能充分激荡思想、互启思路,共同在盛夏中结出丰硕的智慧果实。

论文报告

AI 在会计财务研究中的运用

Allen Huang(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Allen Huang率先就AI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展开分享。他从AI的发展历程谈起,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起伏。Allen Huang介绍,图灵测试是评估AI智能程度的经典方法——通过检测被试者能否区分聊天对象是人还是机器,错误率越高,说明机器对人类智能的模拟越成功。

关于 AI 的学习模式,他解释道,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学会”做事情:一种是“逻辑驱动”,即由人类设定好规则和逻辑,比如专家系统,通过输入专家知识并依托推理机制做出判断,这是早期AI的常见应用;另一种是“数据驱动”,让机器从海量数据中自主学习规律,无需人为制定具体规则,更适用于处理复杂问题,机器学习便是典型代表,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即属此类。他还进一步介绍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的常见方式。在数据应用方面,Allen Huang指出,学者们正积极发掘并使用多元化数据源,包括公司生成的数据、利益相关者产生的数据及各类平台数据等。尽管非传统数据存在非结构化及其他潜在问题,但合理运用往往能提升研究的关注度与发表潜力。他特别提醒,数据之外,更应聚焦研究问题本身及变量间的影响机制。

最后,Allen Huang以自身研究项目为例,展示了AI在债券分析师报告文本信息提取中的实践:借助大语言模型,信息提取的精确度得到显著提升,为会计领域的文本数据分析提供了高效工具。

Real Effects of Auditors’ Integrated Audit Experience: Evidence from Client Operational Efficiency

饶品贵(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饶品贵深入探讨了审计师整合审计经验对企业运营的实际影响。他指出,运营效率是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支撑,而审计师凭借对企业运营的了解,在审计测试中更易发现运营漏洞,进而为企业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改进建议。这既符合审计服务在商业实践中日益凸显的增值属性,也能提升审计服务本身的感知价值。

饶品贵及其团队基于审计实务,聚焦审计师同时开展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审计的“整合审计”场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的整合审计经验能显著提升客户企业的运营效率,并从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双重视角进行了严谨检验。此外,通过与审计合伙人及企业 CFO 的深度交流,进一步为研究结论提供了实践层面的证据支撑。

该研究创新性地将实证分析与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精准识别出审计师影响客户运营效率的具体路径,不仅从因果推断角度拓展了签字审计师专业性及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后果的学术研究边界,更以实证证明了审计师在传统审计价值之外的“建议价值”。报告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与会者们围绕“如何更精准识别审计师的独立作用”、“如何有效区分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的价值边界”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后续研究深化提供了多元思路。

When IR meets AI: The Impact of Generative AI on Corporat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贾 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贾宁分享了其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公司信息环境的研究。她首先阐释,生成式人工智能G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如ChatGPT、DeepSeek等)是一类能根据自然语言提示创造新内容的技术,凭借多功能性、灵活性及低使用门槛,尤其适配公司信息披露这类多任务、动态化的工作场景。

由于企业级GAI的采用数据较难获取,该项研究以公司是否设立投资者关系(Investor relations, IR)部门作为代理变量——因IR部门是GAI工具的积极应用者,且其设立与否及规模具有相对稳定性,可有效反映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对GAI的运用情况。研究以ChatGPT的公开发布作为外生冲击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采用GAI的公司,其信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股票买卖价差缩小、收益波动率降低;这一效应在IR人员精通GAI技术或任期较短的公司中更为突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揭示,GAI主要通过两个路径发挥作用:一是促使IR部门增加信息披露总量,二是提升市场对已披露信息的吸收效率。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发现GAI主要增强了公司对“好消息”的披露力度,对“坏消息”的影响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

该研究首次为GAI应用于IR职能如何改变公司信息环境提供了实证证据,既拓展了投资者关系领域的研究深度,也为理解人工智能在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实际影响提供了关键洞见,引发了现场对技术赋能与信息公平性的深入思考。

标准制度压力下的企业产品行为研究

王雄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系教授王雄元聚焦标准化制度对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影响展开了分享。他指出,我国标准化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兼具强制规范与市场竞争双重属性,既是主动塑造产业发展路径的制度工具,也是参与国际博弈的战略基础;但同时也对企业形成了显著的制度压力。处于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会基于制度压力的异质性及自身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的响应策略。

研究发现,标准制度的压力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行业标准的累积会显著提高领导企业的产品多元化水平,却会降低跟随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这种分化效应在不同类型的标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以往年度实施的标准、技术类标准、市场导向型标准以及推荐性行业标准,对行业领导者与跟随者所施加的非对称压力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揭示,实力相对较弱的行业领导者可能采取妥协策略,例如发展与跟随者趋同的技术,或与之开展合作研发;而具备技术优势的行业跟随者并非被动顺从,也存在规避甚至反抗制度压力的可能性。

该研究系统剖析了标准化制度压力下,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如何依据自身条件调整产品经营行为,深入探究了制度压力异质性、企业资源禀赋与战略响应之间的复杂互动机制,为理解标准化在塑造产业竞争格局和企业微观行为中的作用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企业在制度约束下制定战略决策及政策制定者优化标准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Aha Moments 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曾建光(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创造力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其内在运作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曾建光及其团队通过元分析方法整合多组实验数据,聚焦创造力形成过程中的大脑动态机制,深入探究“顿悟时刻”(Aha Moments)与强化学习之间的神经关联。通过对比与创造力相关的预测误差和一般性预测误差在大脑神经机制上的异同,进而解答两个核心研究问题:大脑如何处理创造性任务?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认知机制与常规问题解决存在何种本质区别?

研究发现,与创造力相关的更强神经激活发生在中皮质边缘奖励通路中,这一结果直接证实了创造力与大脑内在奖励信号的深度关联;同时,创造力与预测误差在认知控制和监控功能上存在共享机制,这也解释了二者在“突发性”和“惊喜性”上的共同神经基础。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一般性预测误差(PE),创造力相关的独特神经网络集中在左下顶叶皮层、前扣带回皮层和中央前回,这些区域的激活揭示了创造力中“适当性判断”的神经机制,即创造性成果既需突破常规,又需符合问题情境的内在逻辑。 

这项研究通过神经科学视角为理解创造力的认知本质提供了全新实证依据,其结论不仅有助于解析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理,更为组织创新管理中员工奖励及如何构建创造性思维团队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启示。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突破性发现,引发了现场对神经科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的热烈讨论,为组织创新领域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方法论路径。

控制链长度与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基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背景的再检验

胡中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许晓芳(北京工商大学数字书院/商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博士生胡中慧与合作者北京工商大学数字书院副院长(负责人)、教授许晓芳,聚焦地方国有企业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的关联机制共同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受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显著影响。

从全样本区间来看,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2013年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为节点的分段检验显示,改革前,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与以往文献结论保持一致);而改革后,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实施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 持股做双重差分(DID)检验,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改革前,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在地方政府干预较强、委托代理问题较轻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改革后,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则在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的企业中更显著,在地方政府干预较强与较弱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改革带来的政府干预程度的显著下降和委托代理问题的相对凸显,是控制链长度与投资效率二者关系逆转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通过动态视角重新审视了国企治理结构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为理解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如何重塑企业治理逻辑提供了实证依据,引发了现场关于“制度变革中企业治理最优模式”的热烈讨论。

关键审计事项具有信息含量吗?来自投资者互动平台的证据

赵健宇(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系助理教授赵健宇聚焦关键审计事项(KAM)披露对投资者行为的实际影响展开了分享。研究采用回归断点与双重差分(RDD-DID)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会促使投资者在在线互动平台(IIP)上的讨论话题发生结构性转变。为精准捕捉相关讨论,研究通过“关键词匹配”与“DeepSeek-R1模型”两种方式,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构建了与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的问题数据集。

结果显示,在半年报披露日期前后,与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的问题讨论强度未呈现显著的不连续性;但在年报披露前后的[-15,+15]、[-30,+30]及[-60,+60]天窗口期内,这类问题的数量显著增加,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横截面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散户投资者持股比例、关键审计事项的独特性以及公司信息环境等因素,会对上述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研究还观察到,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的[0,+30]天窗口期内,若投资者互动平台中与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的问题占比越高,公司的异常交易量也显著更大,间接印证了关键审计事项对投资者决策的实际影响。

该研究通过投资者互动数据,为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提供了来自市场微观主体的直接证据,不仅丰富了审计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理解投资者对审计信息的接收与反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与会者们就“审计信息披露如何更精准服务投资者” 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空桑琴瑟叶,实麦旧新交。”当空桑制成的琴瑟重新奏响燕园毕业季的离曲,夏至的新麦与陈麦也在岁月流转中完成了又一次完美接力。盛夏的燕园,既回荡着会计学术思想的激发与碰撞,也氤氲着校友重逢的感动与温情。从AI技术如何重塑会计研究范式,到国企改革背景下治理结构的创新路径;从审计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到跨学科碰撞出研究的新视角——本届论坛抛出的一系列前沿命题,如同投入未名湖的一颗颗问路之石,将持续激荡起学界探索的涟漪。作为连接学界专家、青年学子与企业校友的桥梁,北大博雅会计论坛不仅搭建了跨代际、跨领域的高端交流平台,加固了校友间的情感联结,更以扎实的实证研究与前瞻性探索为依托,让青年学者得以在资深专家的点评中打磨研究思路、拓宽学术视野,生动诠释了光华会计学系薪火相传的活力与潜力,同时为我国会计学术的深化发展、教育模式的创新突破注入了强劲动能。与会者带着丰硕的学术收获与对学科未来的深层思考踏上归途,心中共同怀揣着一份期待:待到来年燕园再聚,必将见证中国会计学科在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的双向奔赴中,绽放出更加繁荣的光彩。

北大博雅会计论坛

北大博雅会计论坛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每年都会吸引众多会计学界的校友和专业人士参与。论坛秉承光华管理学院“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集光华学者之智慧,建深度交流之平台,通过分享讨论学术研究成果,助力会计学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促进了会计学术交流,也为北大校友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增强了校友网络的凝聚力和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也为我国会计学科的未来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育贡献了力量。

(转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上一篇:速看!雄安这一小学项目有新进展
下一篇:@高考生 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出啦!这些签收事项要注意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