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就任之初,就提出“平衡外交”,试图摆脱美国对韩国的影响,修复中韩关系,中方当时也对这位不一样的韩国总统颇有好感,通过外交渠道向李在明发出访华邀请。
不想却被李在明拒绝,反手就宣布访问日、美的行程,同时宣布对中国派出代表团进行访问。
但显然,领导人和代表团的级别完全不同。当时许多媒体纷纷指出,李在明此举意在向美国示好,意图通过抬高美韩关系、降低中韩关系来博取特朗普的好感,以求美国能在关税政策上“高抬贵手”。
不过,按照这个猜测来说,李在明完全没有必要先访日再访美,日本同为美国的“小弟”,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同样只有挨打的份。
何况韩国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受害者,李在明访问日本在国内也会承受相当压力,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举动,多此一举。
然而随着李在明访日行程启动,其内在原因让人大跌眼镜。李在明访日原因确实是为了美国而非中国,但与人们预想的不同,李在明访日的原因并非是向美国示好,正相反,是为了“对抗”美国。
据NBC报道,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分析师崔恩美表示,李在明访日旨在与日本在一定程度缓解两国历史仇恨,聚焦当下,互相协调以应对“特朗普风险”,对美展示其影响力。
从崔恩美的言论中能看出,在中美博弈的当下,李在明此行就是要拉拢日本,以求在中美面前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来应对“特朗普风险”。
其实也不怪李在明会有这样的想法,韩国长期处于美国的影响下,无论是政坛还是民间,李在明奉行的“平衡外交”,被不少人视为对华“示弱”的举动。而他以高出第二名0.73%的微弱坐上的总统之位本就不牢固,如果想要长久地坐下去,要么“卖国”当美国的“小弟”,要么摆脱美国影响,成为真正的“韩国总统”。
更何况特朗普全面实行“战略收缩”,美国的海外驻军基地都在进行收缩。而面对如今拥有核威慑的朝鲜,驻韩美军一直都是韩国最大的安全保障。但现在特朗普的意思明显是要放弃美国当年的对韩安全承诺,这不禁引发韩国高层官员一系列担忧。
同时,朝鲜与俄罗斯的合作日益加深,甚至朝鲜直接派兵介入俄乌战场,在美俄会谈之初更是发声为普京兜底,很难说俄乌冲突一旦停止,从中抽身的俄罗斯会不会顺手帮金正恩处理下半岛局势。届时面对两个拥核国家的压力,很难说美国会不会像抛弃乌克兰一样踢开韩国。
此外,美国对韩国开出的关税条件,明显有将韩国当苦力的意思。以美韩在造船业的合作为例,美国造船业虽然已经落寞,但底子还在,通过“借尸还魂”,美国可以迅速将其重拾起来。
同时按照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说法,90%的利润将归美国所有,这就意味着韩国为“让美国再次伟大”出工出力,结果只能喝口汤。
即便这些都算了,美国还要求韩国要增加对驻韩美军的费用开支,以弥补美国对海外驻军削减的部分。同时要韩国增加本国军费开支,从目前总GDP的2.3%占比提升至总GDP的5%,以及要韩国在或将出现的台海冲突给个明确回答,这就显然是在将韩国往绝路上逼了。
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特朗普这“全都要”的风格不知道李在明熟不熟悉。
事实上,李在明也非常清楚现在的韩国的处境,一旦选择对特朗普低头,韩国注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一点在如今乌克兰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下的乌克兰不要说未来了,就连领土主权也沦为特朗普进行“交易”的筹码,身为总统的泽连斯基更是没有半点尊严可言。
有了乌克兰的前车之鉴,李在明清楚明白当下趁着美国霸权收缩,正是韩国摆脱美国“霸凌”的好时机。
而现在的美国早就不复当年说一不二的“霸道姿态”,随着中国在东方崛起,美国在现行国际秩序的主导权正一步步被削弱,韩国如果想要在未来的亚太地区拥有“一席之地”,势必要加入中国的地缘经济圈,从而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此行先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也正是出于这一点,韩国长期处于美国“霸凌”之下,想要“对抗”美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拉上日本,对美国展现出相当的影响力,才能得到美国的正视相待。
事实上李在明也明白,即便日韩相加,想在特朗普面前也不够看,但至少能博取一个“对话”的机会。有机会就意味着有希望,而非像乌克兰一样坐等“临终之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