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方不接受菲方无理指责和所谓抗议
9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资料图)
路透社记者提问,菲律宾外交部表示,强烈抗议中国在黄岩岛设立自然保护区的计划,并称菲律宾将对所谓中国的“非法行为”进行正式交涉。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黄岩岛是中国的黄岩岛,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旨在保护黄岩岛的生态环境,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也充分体现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担当。”林剑表示。
林剑指出,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早已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黄岩岛从来不在其中。中方不接受菲方的无理指责和所谓的抗议,敦促菲方切实停止有关侵权挑衅和肆意炒作,避免给海上局势增添复杂因素。
延伸阅读
被誉为"南海翡翠"的黄岩岛上,将正式建立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继国务院公布批复文件之后,国家林草局10日连夜公布了这一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后续将以科技赋能生态治理,为全球提供海洋保护新范式。
图为相关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图
功能区划图显示,该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三沙市黄岩岛的东北方向,呈长条状分布,总面积达3523.67公顷。其中,橙色部分标注的1242.55公顷,属于核心区;用绿色标注的2281.12公顷,属于实验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珊瑚礁生态系统。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珍惜濒危物种最集中的区域,是保护区的"核心命脉",强调维持自然原生状态、严禁任何干扰。而实验区则通常位于核心区外围,允许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适度科研、教学、生态修复等活动。
作为我国中沙群岛的一部分,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具有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比如,黄岩岛的造礁石珊瑚,都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就有41种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不过,黄岩岛本身由两片环礁环抱着一汪潟湖的地理特点,也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极易受到全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部分菲律宾渔船冲闯潟湖非法作业的行为,也对这里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那么,针对这些情况,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将如何提高这里的生态治理和管理水平?
图为黄岩岛
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认为,国务院在批复文件的末尾特别提到,"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这句话意味着,黄岩岛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被全面提升为制度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的工程,后续有望通过法规与管理体制的完善、执法与监督机制的加强,来为黄岩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性治理奠定长期的基础。
王晓鹏同时指出,该保护区将核心区和实验区并列划定,是符合现代海洋保护惯例的操作。从技术层面来看,有助于珊瑚礁、鱼类等资源的恢复,并且有助于形成长期的监测样带。同时,从管理层面来看,把“线”画在岛礁东北侧,既是明确了中方管控范围,有助于减少现场摩擦的务实安排,也是依法平衡专业化等一些传统海疆治理精神的充分体现。
确实,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维护当地的生态系统,也是中国依法依规推进海洋空间管理、实施科学管海用海的必然步骤。
作为我国中沙群岛中为数不多的、露出水面的岛礁,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政府一直持续、和平、有效地对黄岩岛行使着主权和管辖,包括对黄岩岛持续进行科学考察、对岛礁及周边海域的有效管控、以及对附近渔业活动、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治理。
去年7月,中国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进行了首次"全面体检",并发布了重磅的"调查评估报告"。去年11月,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划定并公布了黄岩岛领海基线,并向联合国交存了相关声明和海图。此后,解放军南部战区和中国海警也在这一区域,持续加强了巡逻警戒和执法巡查,警戒驱离非法滋扰船只、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认为,设计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海疆治理进一步成熟的标志,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把执法与监测活动嵌入环保常态,既能够体现主权地位,又能够向国际社会展示建设性与责任感,从而瓦解域外势力的介入图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的海域治理、资源管理和执法行为提供制度工具,为可能的海上分歧应对预留了更大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