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9月11日至12日,中央第一至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党委政府进行反馈。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与此前督察的反馈相比,此次有诸多变化。其中之一是,野生鸟类获得关注,上述省份被指出在此方面存在问题。
西安市鄠邑区渭南村,一只燕子挂在捕鸟网上。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四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5月26日至28日陆续进驻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
7月1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各督察组于近日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7月29日,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
9月11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反馈。其中,督察组指出,违法捕猎贩卖鸟类问题时有发生。
9月12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其中,督察组指出,非法捕猎贩卖野生鸟类行为仍然存在,鸟市存在违法售卖野生鸟类行为。
9月12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其中,督察组暗查和山东省自查,发现存在违法贩卖野生鸟类问题。
9月12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陕西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其中,督察组指出,西安市野生鸟类违法捕猎贩卖多发频发。督察要求,陕西省要严厉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9月1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反馈。其中,督察组指出,违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地方存在私自购买饲养国家野生保护鸟类情况。
今年6月至8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总台等曝光了多地在野生鸟类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
比如,6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记者暗访报道《野生鸟类在这里公开贩卖》,反映西安市一些地方存在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鸟类问题。新华社8月披露,一些主播公然直播猎鸟、传授“猎杀技巧”等内容。央视7月20日播发报道称,在天津、辽宁,鸟类被一些盗猎者肆意捕猎、售卖,还形成了“黑灰产业链”。
上述问题曝光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比如,公安部派出工作组赴西安,指导当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非法捕猎贩卖鸟类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月30日,陕西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保护野生鸟类,标志着陕西野生鸟类保护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最新进展是,9月4日,全国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国家林草局、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等17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
会议要求,重点针对团伙化作案、一条龙运作非法捕猎贩卖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案件,快查、快破、快处,坚决打掉一批违法犯罪团伙,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
如今,保护野生鸟类被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范围,相信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今后在这方面发力。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