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小泉进次郎身穿燕尾服,在寒冷的细雨中走进了日本防卫省。
在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败给高市早苗的小泉进次郎,没能当上首相,却当上了梦寐以求的防卫大臣。
这位出身政治世家、年仅44岁的年轻政治家,带着祖父小泉纯也“安保男”的光环和横须贺“防卫之町”的乡土情怀,站上了日本防卫政策的指挥台。他的就任会见掷地有声:“我要以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守护国民的生命与和平生活。”这话听起来简单,却透露出他对日本防卫战略的深刻思考和雄心壮志。
小泉进次郎出生在神奈川县横须贺,那是日本最著名的军港城市,不仅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司令部所在地,更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母港,这里还有一所大学,叫“防卫大学”(国防大学),培养日本的军事人才。
小泉家四代从政,祖父小泉纯也曾在1964年至1965年间担任防卫厅长官,以“国会的安保男”闻名。60年后,孙子小泉进次郎接过日本防卫重担,仿佛是历史的轮回。横须贺不仅是小泉进次郎成长的地方,更是他防卫理念的起点。他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军港的汽笛声、舰艇的影子相伴。在就任会见时,小泉进次郎说:“我在防卫之町横须贺长大,那里的自卫队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份乡土情怀,让他对军事国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三次出任防卫大臣的中谷元,向小泉进次郎移交防卫大臣职位时,向他赠送了两个字“信念”。中谷元是小泉的父亲、小泉纯一郎前首相的老部下,在小泉内阁时,他第一次出任防卫大臣(时称“防卫厅长官”)。
然而,政治世家的光环和横须贺的背景只是起点。小泉进次郎面临的,是一个比祖父时代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小泉的野望是,直面挑战,重新定义日本的防卫战略。
小泉上任伊始,就将目光投向了2022年底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備计划”——这三份文件被称为日本“安保三文书”。他在会见中明确表示,将遵从高市早苗首相的指示,加速推进三文书的修订工作。他提到:“俄乌战争中已经出现了新的作战方式,我们必须做出应对。”
从无人机到电子战,现代战争的形态正在改变,小泉显然希望日本的防卫战略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日本未来的焦点,将从传统陆海空部队的编成,转向太空、网络、电磁波、无人机、远程导弹与下一代潜艇的综合作战能力。这种前倾姿态,显示出他并不想做一个“看守型”防卫大臣,而是要做一个“构造型”的改革者。
上任第一天,小泉接受自卫队仪仗队荣誉礼。
但修订这“三文书”并非易事。因为这些国防计划纲要不仅是日本防卫政策的基石,更涉及与盟友美国的协调、国内预算的分配以及民众对军事扩张的接受度。小泉的态度谨慎而务实,他强调:“改定的具体时间表要与高市首相充分协商,但是要积极推进。”这种低调的表态,透露出他对政治节奏的把握——既要展现改革的决心,又要避免操之过急引发的争议。
在日本的防卫费问题上,小泉展现了他一贯的务实风格。他反复强调:“防卫费的增加不是以金额或GDP占比为先,关键是内容。”这番话颇有深意。2022年制定的安保三文书提出,到2027年度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然而,小泉显然不想被数字绑架。他更关注防卫费的“质”:如何优化资源分配,如何投资于高科技武器装备,如何提升自卫队的实际作战能力。
这种“重内容”的哲学,或许与他观察到的国际局势有关。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凭借无人机和精准制导武器的灵活运用,弥补了常规军力的不足。这无疑给小泉以启发:与其单纯堆砌预算,不如聚焦于能够真正提升“抑止力”和“应对力”的领域,比如远程导弹、下一代潜水舰,甚至是人工智能和网络战能力。
小泉在会见中透露的防卫战略,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对建造核潜艇的开放态度。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建造核潜水舰时,他回答:“不排除任何选项。”这一表态耐人寻味。相比传统的柴油动力潜艇,核潜艇具备更长的潜航时间和更强的战略机动性。若配备巡航导弹,核潜艇将成为日本“反击能力”的重要载体,显著增强对潜在对手的威慑力。
小泉的这一立场与自民党及日本维新会的联合执政协议不谋而合。协议中明确提出,推动配备远程导弹的下一代潜水舰的研发。小泉的态度既是对盟友的呼应,也反映了他对日本在印太地区战略角色的新思考。他的表态,为未来的核政策弹性,打开了一个“技术性后门”。
此外,小泉对武器装备出口的积极态度也值得关注。根据现行规则,日本将武器装备出口限制在“救难”等非战斗用途的五种类型,但自民党与维新会已达成共识,将在2026年废除这一限制。小泉对此表示:“两党之间达成的协议是非常严肃的。”他明确支持放宽武器装备出口限制,认为这是“创造有利安全保障环境的重要政策手段”。也就是说,日本在不久的将来,将可能向他国出口具备杀伤力的武器装备。小泉认为,这不仅能增强日本防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能通过武器出口深化与同盟国、同志国的军事合作。
除了战略层面的考量,小泉对自卫队内部的改革也展现了独到的考量。他直言:“防卫力的根本,不在装备,而在人。防卫人才的确保是至上命题。”当前,日本自卫队面临严重的自卫官流失,新入队员招募愈发困难的困境。小泉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创设自卫官恩给制度(终身养老制度)、提高自卫队员的工资待遇与生活环境、推进招聘宣传的数字化转型。
这位成长于“平成年代”的新防卫大臣,试图用“令和年代的方法”,去解一个“昭和年代遗留”的结构性难题。
在对外关系上,小泉毫不掩饰对日美同盟的重视。他表示将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密切合作,“进一步强化抑止力与应对力”。这一表态不仅是对传统盟友关系的延续,也是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战略选择。小泉表示将尽早与美方举行会谈,显示出他在外交上的紧迫感,因为他和高市首相具有同样的政治理念,除了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之外,也在追求日本防卫的“独立性”——万一美国撒手不管,日本还有自保的能力与手段。
在高市新内阁中,刚刚从农林水产大臣椅子上走进防卫省大院的小泉进次郎,将承担起一个“战时角色”:构建一支能在新时代、以新方式作战的自卫队;重写一部能回应现实威胁的国家安全战略;在风雨未至之际,先行筑起自己的防线。
对于小泉来说,这次只是“试刀”。试想,一旦小泉进次郎在不远的将来出任首相,他将会更大胆地推进自己的防卫思想,让日本迈向现代“军事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