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旅绿到生态绿:郑伟国的绿色守望

深秋时节,祁连山的山顶已覆上积雪。一大早,祁连山国家公园硫磺沟管护站站长郑伟国便带着队员进山巡护。望着车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他轻声说:“我守护这片山林,已经23年了。”

褪去“军旅绿”戎装,郑伟国怀揣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毅然踏上归乡之路。他将满腔热血,化作对“生态绿”的深情守护,让美丽的祁连山焕发新颜。

西海新闻记者 张昕岳

郑伟国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守护”二字紧密相连。年少时的从军梦想,在1997年如愿以偿。3年的军旅岁月,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也培养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些优秀品质,如同一粒粒种子,在他往后的职业生涯中悄然生根发芽。

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冲断了兰新铁路。郑伟国所在的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火速奔赴抢险一线。“当时,我所在的连队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回忆起27年前的那段经历,郑伟国记忆犹新。在抢险现场,郑伟国和战友用简单的工具,开始了长达7个小时的抢险救灾,直到铁路恢复通行。汗水浸透军装,手掌磨出水泡,他都没有退缩。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守护有很多种方式,但都需要同样的担当。

3年军旅生涯画上句号,郑伟国被分配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林场工作。初到新的工作岗位,他也曾向往过安稳的办公室工作。可当他真正坐在办公桌前,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报表时,却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应。经过深思熟虑,他主动找到领导,坦诚地说:“领导,我真不习惯坐在办公室工作,让我去护林吧。”

军营里淬炼出的敏锐洞察力,在护林工作中展现出独特优势。2018年冬天,时任祁连山国家公园老虎沟管护站站长的郑伟国在例行巡护时,一辆普通的小客车引起他的注意。经检查发现,这辆小客车的后备厢里竟放着4双鞋。

“这太反常了!一个人出行,后备厢里怎么会准备4双鞋?”郑伟国回忆说。凭着在部队历练出的直觉,他判断这极有可能是盗猎团伙在运送物资。他不动声色地部署:先让检查站正常放行,同时安排生态管护员暗中跟踪监视。

果不其然,这辆车在接应同伙时被当场截获。在后续行动中,他们配合森林公安将盗猎分子一网打尽,并成功解救出3只藏雪鸡。

以生命护生命 以温情传温情

在郑伟国看来,守护不仅在于打击盗猎,更在于珍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去年,他与队员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救助了一只岩羊幼崽。这是硫磺沟管护站救助的第一只野生动物,生态管护员给这只岩羊幼崽取名为“一一”。

接下来的日子里,硫磺沟管护站的生态管护员轮流照料“一一”,用奶瓶小心翼翼地喂养它。令人感动的是,这只小岩羊渐渐把管护站当成了它的家,甚至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当巡护队整装待发,它都会主动跳上巡护车,跟着队伍一起去巡护。

“小家伙特别黏人,我们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郑伟国笑着说。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辽阔的山野才是它真正的归宿。几个月后,队员们将“一一”送回大自然的怀抱。望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郑伟国欣慰地说:“看到它能重返山林,我们真的很开心。”

如今,这样的救助故事在硫磺沟管护站已不是新鲜事。最让郑伟国感到欣慰的是,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每当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牧民总会第一时间给郑伟国打来电话。这样的求助电话越来越多,牧民们从曾经的旁观者,变成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参与者。

“这种转变来之不易。”郑伟国深有感触地说。回想起最初开展宣传工作时,牧民的不理解还历历在目。“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牧民们就连挖一个电线杆坑,都会主动来征求我们的意见。这些细微之处,恰恰说明保护生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郑伟国说。

党旗映初心 行动践使命

2019年,郑伟国调至硫磺沟管护站任站长。面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一站一品牌”的号召,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打造硫磺沟管护站的特色。最初,他打算组建一支“马背巡护队”,充分发挥当地护林员精湛的骑术优势。

然而,一次会议改变了他的想法。那次会议结束后,郑伟国提醒党员同志留下时,他惊讶地发现,在场的生态管护员里有13名党员。郑伟国说:“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成立一支‘党员巡护队’呢?”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2022年9月15日,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首支“党员巡护队”在硫磺沟管护站成立。郑伟国说:“党员巡护队,就是要让党员冲在最前面,不管是在保护野生动物、防火护林,还是在宣传工作中。”

前不久,郑伟国在《西海都市报》上看到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乡大有山村樊秉戌的父亲欲捐肾救子的报道后,深受感动。他第一时间在党员巡护队中发出爱心倡议,得到了队员们的积极响应。除了筹集善款,郑伟国还组织队员们录制祝福视频,希望樊秉戌早日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你守着青山 我们陪着你”

在守护青山的漫长岁月里,家人的支持始终是郑伟国最温暖的力量源泉。

“爸爸,今年您还是不能和我们一起过年吗?”每当听到孩子这样的问话,郑伟国心中总是充满愧疚。“孩子,你要理解爸爸。”郑伟国耐心地解释,“爸爸是党员,又是站长,必须带头值守。如果我们都回家了,谁来守护这片山林呢?”

令郑伟国感动的是,在他无法回家的节日里,妻子总会带着孩子赶来管护站,陪他一起过节。在郑伟国的办公室里,一锅冒着热气的饺子,几个临时找来的椅子,构成了这个家庭别样的团圆宴。

“就像在部队时常说的,没有大家哪有小家!”郑伟国感慨地说,“但说心里话,如果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也很难在大山深处坚守这么久。”这份来自家庭的支持,让他在每一个不能团聚的节日里,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最让郑伟国感到欣慰的是,守护的信念正在孩子心中悄然生长。一次和儿子的聊天中,孩子认真地对郑伟国说:“爸爸,等我长大,我要当消防员,也像您一样守护我们的家园!”这句稚嫩却坚定的话语,让郑伟国心头一热。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守护的信念正在悄然传承。

青山为证,这片土地见证着最动人的守护:郑伟国守护着绿水青山,而家人则用理解与陪伴,守护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让巡护路上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让每个不能团聚的夜晚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当新一天的晨光再次洒向祁连山时,守护的故事仍在续写——如同祁连山间的清泉,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上一篇:兵力接近1.5万人、部分区域靠近俄边境,芬兰将举行多场联合军演!冯德莱恩:欧盟将向乌提供紧急能源援助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