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广州报道
11月9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开幕式后,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详解开幕式背后“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与实践成果。
本届全运会开创了“不新建大型场馆”先河,包括开幕式所在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内,广州赛区30个比赛场馆均由既有老场馆改造而来。
“我们以微改造留住‘老记忆’,续写‘新精彩’。”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以广东奥体中心为例介绍,该场馆曾见证九运会、亚运会的辉煌,此次“微改造”借鉴了国际赛会场馆改造经验,通过强化赛事氛围营造,整体提升美学色彩。场馆顶部飘带宛若星河,红、紫、绿三色座椅巧妙布局;二层平台新设一条开放式800米塑胶风雨健身跑道,打破场馆与市民的壁垒,让体育场馆全面融入城市,打造“老场馆、新场景、赛场景”的城市体育公园。
据介绍,开幕式首次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的高可靠性保供电新模式。开幕式上由粤港澳三地优秀运动员代表共同点燃主火炬的圣火,其“火焰”通过电能以“科技之火”的电光水雾形式呈现,而非传统燃气,既实现了“看得见”的火焰效果,又展现了低碳零碳的办赛理念。
“种种细微处彰显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品格。”彭高峰表示。
开幕式表演同样“简约而不简单”。开幕式总时长75分钟,留给展演部分的时长只有21分钟,却凝练了家国情怀、湾区魅力、体育与科技等多个重大主题,其秘诀就在于,对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反复打磨。
“我们在时长和人数上做减法,在体育与文化上做加法。”彭高峰介绍,开幕式演员从粤港澳大湾区8个院团协会、11所高校、1所少儿机构选拔,粤港澳三地共同当好东道主。同时邀请了约9.5万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彩排,针对节目编排、远端集结、临场安检、交通流线、医疗保障、安全保障等30个中心87个保障小组进行多轮实战演练,复盘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这种“小投入”的编排模式,既降低了成本,又通过深度融合体育与文化元素,让展演更具感染力。“希望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创新的蓬勃活力。”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朗昆表示。